吃出来的寄生虫病-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学名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发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本病国外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病例报告,重点流行省份为广西、广东、黑龙江和吉林省。
一、 感染途径:
最常见的有2种,一种是当人进食了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如生鱼片、生鱼粥、醉虾、未熟透的鱼类烧烤等);另一种感染途径就是切生鱼和切熟食的砧板和刀具不分,或使用未彻底消毒的盛过生鱼的器皿后再盛熟食。人们可在不知不觉中食入囊蚴(囊蚴很小,存在于鱼虾的肌肉中,肉眼看不到)。
二、 致病过程:
囊蚴随食材进入人体,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在十二指肠脱囊,之后随胆汁流动方向移动,经胆总管到达肝胆管,也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约经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并寄生于此处。成虫以人体血液组织液为食,最长寿命可达20-30年。
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示意图如下:
图1.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示意图
图2.粪便检查:华支睾吸虫卵
三、 肝吸虫病如何检测治疗:
肝吸虫虫卵可以通过大便常规自动化仪器筛检,也可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显微镜下检测。如查出虫卵需服用药物驱虫治疗。
四、 预防措施:
肝吸虫病预防主要是加强粪便管理,不让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进入鱼塘。鱼塘或水产市场工作人员注意抓鱼后洗手,用具严格消毒,不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不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居民不吃生的及未煮熟的鱼肉或虾,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